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找回記憶裡的名字

貓兒干村

「你們為什麼要叫貓兒干村,真是有趣,怎麼會想到這樣的名字?是不是老闆娘很喜歡貓」

這名字不是我們想出來的,也不是因為我們熱愛養貓。


貓兒干村,是我們所在的小村,雲林縣崙背鄉豐榮村曾經的舊名字。


在日本時代,這個村被稱為「貓兒干村」,據稱是因為這裡以前的原住民聚落,會用麻竹林作為籬笆,貓兒干是麻竹的原住民語類似的音。


據說是在國民政府來台後,才因為覺得「不雅」,改成了豐榮。


在我們小時候,路牌還標示著「豐榮(貓兒干)」,等我們成年回鄉,路牌上只剩下了「豐榮」。貓兒干,逐漸變成只剩下口耳相傳的名字,將會越來越少人記得。而我們的一部份,好像也就這樣消失不見。


因此,我們想讓更多人認識貓兒干村,記得貓兒干村,找回貓兒干村。於是當我們用貓兒干村的花生,開始在網路上銷售時,我們選擇用這個名字,也造就了現在的貓兒干村的新故事,讓我們在鄉下做想做的事情,也歡迎您來到貓兒干村。

 

貓兒干村是什麼樣的村落

一個沒有溫泉、沒有名勝古蹟、沒有海沒有山、什麼都沒有的村子。

貓兒干村是風吹砂之村,只要颳起東北季風,在地人會說:「吃飯配沙」


在貓兒干村發生的故事,適用在台灣大部分農村。

人口老化、人口外流、高齡化社會,加上位處台塑麥寮的邊陲地帶,年輕就業人口湧入工業區。農村只剩下每天往工業區上班的車流經過,上下班時間之外就是安靜的農村。


小學只剩下100個小學生,偏遠又沒落的農村,從2015年開始,在地年輕人開始用貓兒干村花生,慢慢集合一群人,一起創造農村新風景。

 

貓兒干村小故事

View All